山东花卉(牡丹)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寒假开展牡丹产业集中调研活动
2025年1月17日上午,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山东花卉(牡丹)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在邵瑞主任带领下,组织智库团队深入菏泽牡丹种植和研发企业,开展关于牡丹产业发展的集中调研活动,旨在深入了解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现状,挖掘产业潜力,为推动牡丹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提供有力支撑。省牡丹农高区管委会高工庞志勇主任、中心副主任曹瑞臣教授、中心秘书长刘凤芹教授以及毕国珍教授、高昌勇教授、任芝芹副教授、王帅副教授、王萌博士、李翠博士等智库人员参加了活动。
一、菏泽绿美牡丹产业园调研
上午九点,智库团队抵达菏泽绿美牡丹产业园。根据年宵牡丹花户介绍,该产业园共建有58个催化牡丹大棚,大的牡丹栽培棚可达两三千盆,小的牡丹种植棚栽培牡丹上千盆,而且实现了多个品种和花色的培育,可根据市场多样化需求,提供不同花色、花型的年宵牡丹。销售方式一般采用线上和线下方式相结合,大江南北都可以实现远程快递、航空物流的快速投送。今年年宵牡丹更受市场欢迎,根据菏泽市花木协会专业人士预计今年整个菏泽催化牡丹能上市60万盆,较往年有较大增幅。在热播剧《国色芳华》强大流量加持下,临近春节,菏泽反季节催化牡丹销售很火爆,各大主流媒体和自媒体报道大大增强了菏泽牡丹的热度和曝光度,全国各地很多网友因为热播剧中展现的牡丹之美而爱上菏泽牡丹。据媒体公开报道,作为电视剧《国色芳华》牡丹及芍药花卉赞助的官方合作伙伴,菏泽市牡丹区为拍摄免费提供了2500余株牡丹和芍药,向广大观众集中展现了菏泽牡丹、芍药的雍容华贵。
调研团队走访了多家花户和牡丹种植大棚,围绕多个关键议题展开,涵盖绿美牡丹产业发展规模、冬季年宵牡丹栽培与销售、直播带货及物流快递服务保障、经济效益与市场价格行情、文旅融合发展等诸多方面。在与花户的交流中,互联网和现代物流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菏泽牡丹产业和牡丹品牌的塑造,近年来菏泽催花技术日臻成熟,催花牡丹成为冬季花卉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盆栽牡丹成为春节前爱花人士最受宠爱的年宵花卉之一,成为富民之花、产业之花和文化之花,产业链不断完善,实现了渠道、区域、运输模式的全方位转变,带动牡丹产业发展扩面、提质、增效、降本,提高了菏泽牡丹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通过深入走访牡丹产业园与花户之间的交流,智库调研团队对菏泽牡丹整体产业发展规模、催化牡丹栽培与销售以及政府对牡丹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等有了更深的了解。目前,我市花卉经济已经走上了由牡丹“一枝独秀”向牡丹芍药“双花竞放”再向各类花卉“百花争艳”的快速协同发展之路,市委、市政府提出的“牡丹之都 花样菏泽”的城市口号越叫越响。
二、菏泽瑞璞牡丹公司调研
上午11点,智库团队转战瑞璞牡丹公司,与董事长赵孝庆等企业人员展开深度研讨。此次调研的主要议题是交流撰写《大国花匠——菏泽赵氏牡丹世家口述史》,以及考察企业牡丹深加工衍生品,并收集相关资料、文献,为后续正式开展工作做准备。
菏泽赵楼赵氏,是一个把牡丹基因融入血液、以“种花为业”的“牡丹世家”。赵楼赵氏牡丹世家绵延18代,传承400余年,恪守“种花为业不为俗,卖花为业不为贪”的祖训,在数百年来牡丹种植、繁育等领域创造了无数传奇。赵孝庆老先生满怀深情的向智库团队讲述了赵氏祖上栽培、下广的种种感人故事,赵孝庆介绍,赵氏族人迁居菏泽后,秉承祖训,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牡丹资源,致力于牡丹栽培和繁育等牡丹产业的发展。其先辈的执着、开拓、守正创新精神正是这个家族在牡丹领域深耕400年成就卓越的牡丹世家故事,其先辈事迹正是数百年来逐渐凝练而成的牡丹精神的真实写照。《大国花匠》一书将深入梳理赵氏牡丹世家其人、其事和家训文化,将有效助力于智库团队全面挖掘菏泽牡丹的前世今生,甚至对研究中国牡丹的起源、栽培和传播发展史都具有重要价值。
此次调研活动为山东花卉(牡丹)文化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深入剖析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现状与潜力,为推动牡丹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交流与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助力菏泽牡丹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上一条:我校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赴聊城大学太平洋岛国研究中心开展学习交流
【关闭】